关于南安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1-01-06 16:06 阅读人数:1

——2020年12月29日在南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南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南安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预算草案提请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十三五”期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支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市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上级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有效发挥财政职能,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支出,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和疫情防控惠企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财政保障工作。全年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向上向好态势稳固,财政运行基本平稳,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01200万元(预计数,下同),完成预算的93.5%,比上年增加8911万元,增长1.0%(若剔除2020年因疫情防控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和留抵退税政策共减免税费90000万元,则同比增加98911万元,同比增长11.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7000万元,完成预算的97.5%,比上年增加26494万元,增长5.3 %(若剔除2020年因疫情防控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和留抵退税政策共减免税费46500万元,则同比增加72994万元,同比增长14.6%)。税收返还收入23722万元,省级转移支付3516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000万元,调入资金133000万元,统筹结余财力15000万元,追减单位年初预算6182万元,上级转移支付(含直达资金)30268万元,上缴中央财政收入374200万元,上解上级财政103482万元。本级安排财力691850万元,加上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25062万元,相应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6912万元。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增值税342000万元,下降12.9%;企业所得税129000万元,下降5.8%;个人所得税134250万元,增长14.3%;非税收入86450万元,增长36.5 %。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主要科目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公共安全支出4392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增长6.7%。主要用于:深化“强基促稳”三年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信访、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城市安全信息建设等,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农林水支出4975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增长7.3%。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扶贫开发,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生态绿色农业、森林培育、水利设施以及高标准农田试点示范建设,加大村级组织运转、村集体经济创收补助及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投入,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972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增长8.7%。主要用于:开展优抚对象抚恤,支持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落实疫情防控稳就业保就业政策。

  卫生健康支出73668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增长20.9%。主要用于:保障疫情防控需求,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政策,保障卫生院人员经费补助,推进市属公立医院建设、设备购置、药品耗材零差率补助和引进医疗卫生人才,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疾病防控能力。

  教育支出193668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增长7.6%。主要用于:提高教职工工资福利及各类生均公用经费,完善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支持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和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办学条件提升,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73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增长7.9%。主要用于: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及文艺表演活动、“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和文化产业发展,开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申遗工作;支持融媒体、乡村旅游,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创建省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科学技术支出16433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增长7.5%。主要用于:支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特派员建设、科技创新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及科技活动等经费支出,继续推动科技水平提升与科学普及宣传活动。

  节能环保支出2294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受生态环境局上划泉州机构改革影响,下降28.9%(若剔除上划经费,则增长13.2%)。主要用于: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矿山修复、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推动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城乡公厕新建改造,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工作,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778500万元(含新增债券262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35.4%;政府性基金支出778500万元(含调出基金130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增长37.6%。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2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958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彩票公益金收入3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2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污水处理费收入15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新增债券收入262000万元。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3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安排的支出3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415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3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12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15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0%。

  调出基金130000万元。

  债务付息支出25000万元。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00万元。

  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26200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2020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 %。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2020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安排用于国有企业投资和管理、技改及设备升级、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等支出2000万元,调出资金300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1512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56331万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1400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44793万元。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675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39594万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1385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53314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0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68862万元(其中:新增债务限额287062万元),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9267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905536万元,专项债务887136万元,债务余额在省财政厅核定的政府债务限额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上述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是根据2020年财政快报数汇报。待决算编制汇总后,将会有所变动。按照《预算法》规定,本级决算草案再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六、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工作情况

  2020年市财政局认真落实市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要求及市人大常委会的审查意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精准发力,节用裕民,对冲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基层“三保”压力,在确保疫情防控需要和财政平稳运行的同时,奋力推动南安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好。

  1、落实惠企纾困政策,为企业发展激发强劲动力

  一是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保市场主体。陆续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2条、复工稳产16条、扶持外贸16条等措施,从金融支持、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运营负担等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共涉及36个奖补扶持项目、90余条具体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劳动力、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年兑付各项惠企资金81301万元,全面落实疫情期间租金减免政策,共计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1363万元。二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切实用财政收入的“减法”为企业纾困解难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推动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共减免税费165127万元,其中:今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28763万元,2019年出台政策在今年的翘尾新增减税93010万元,落实社会保险费降率及阶段性减免政策为企业减负37369万元。办理新增留抵退税63000万元。三是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3家、泉州市瞪羚企业20家,科技特派员做法成为全省典型;安排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1268万元,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1362万元,促进科技赋能新经济新业态。四是加强金融服务保障。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协同发力,落实各项金融惠企政策,帮助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获得上级专项再贷款贴息资金135万元,涉及贷款金额10110万元。优化应急资金使用流程,下调申请转续贷企业资金占用费,帮助41家企业转续贷98543万元,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3000万元。积极响应中央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降低担保费率的部署,先后推出优质龙头企业设备质押担保、应收政府补贴款质押担保、生猪养殖企业股权质押担保贷等新型业务模式,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放宽融资担保门槛,免收期间政策性融资担保费。五是落实“稳外资稳外贸”政策。鼓励企业拓展市场、扩大进出口,支持各项创新招商引资项目,扶持优质外经贸企业,保障我市外经贸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全年拨付补助资金7447万元,其中本级补助1814万元,拨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助724万元。

  2、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为三大攻坚战助添坚强火力

  一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应对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7条”措施资金支持,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时调整优化资金用途,重点落实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扶贫、贫困劳动力就业、教育、住房、医疗、低保兜底、临时价格补助等扶贫政策,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年统筹各级各类脱贫攻坚专项资金31136万元,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是积极推进金融风险管控。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格在省财政厅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内举借债务,积极筹集资金,妥善化解隐性债务92479万元,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加快国企承接的不良资产包清收处置工作,回收资金7117.45万元,已拍卖待分配回收13300万元,出租盘活资产22416.1万元。加强类金融机构监管,持续推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以及金融领域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推进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严防金融风险,全年不良贷款率1.46%,比年初下降0.4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截至11月份,金融存款余额达1212.67亿元,贷款余额958.06亿元,均呈历年来最高。三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市统筹3397万元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水资源保护、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提级改造、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攀升,提升城区污水管网、城乡公厕等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开展“两违”综合治理“2020年春季攻坚战”“百日大整治”行动。

  3、提升资金筹措能力,为城乡建设聚集雄厚实力

  一是积极策划专项债券项目包。着眼“两新一重”及市政和产业基础设施等七大重点领域,梳理一批事关民生服务、事关长远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通过策划申报发行专项债券资金,为兴泉铁路、福厦客专、“芯谷”南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高端装备智造园基础设施、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筹集资金262000万元,有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积极申请上级补助资金。全年争取上级资金54188万元,重点用于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农村公路管养和维护,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和农贸市场,治理黑臭水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和柳湖水系连通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城镇功能配套。三是积极对接资本市场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市属国有企业作用,拓展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短融、PPN等直接融资工具,多方筹集资金推动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同金融机构对接,数家金融机构共授信350亿元服务我市重点项目建设,能源工贸集团信用评级有望达2A+。目前,南安市医院新院区(一期)工程项目、石井口岸通关中心及配套服务区项目、南安市重点流域沿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南安市城南片区山水漫道(一期)工程等快速推进,推动万人体育场建设、三丰片区、北山片区改造,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助推我市经济增长迸发新动能。

  4、增强资金保障实效,为疫情防控注入财政合力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财政保障机制,落实一系列精准管用政策措施,有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落实疫情防控资金保障。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落实疫情防控医务人员及防疫工作者经费补助,开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简化拨付程序,确保疫情防控资金迅速下达发挥效用。全年安排各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36657万元。二是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制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及时了解防控防护应急物资需求动态和资金保障情况,协调安排防控应急物资紧急生产、采购、储备等专项资金,简化政府采购流程,确保防控防护物资及时采购到位。三是加大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疫情防控救治体制机制,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高效协同,全年投入12887万元推进市医院新院区传染病区、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成功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安排8525万元用于防控应急物资及设备、核酸检测、发热门诊改造等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四是切实发挥直达资金效益。科学安排直达资金支出,优化特殊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方案和抗疫特别国债分配方案,确保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全部落到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共接收直达资金49701万元,100%即到即办分配下达,100%形成实际支出。

  5、坚持办好利民实事,为民生事业造就生机活力

  面对财政增支减收的压力,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根本任务,抓紧补齐民生短板,将过紧日子腾出的财政资金和新增财政资金投向群众有真切获得感的民生项目。一是持续加大乡村振兴投入。统筹各级资金91035万元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推进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示范线建设,重点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护传承乡村特色文化,推进村庄人居环境和绿化美化亮化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全面落实支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各项财政政策,统筹安排5582万元支持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农业物联网、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项目、农业“五新”推广、耕地地力保护和农机购置等惠农补贴。二是全面推动文体教事业发展。支持文化资源整合,加大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力度,支持“送戏下乡”等惠民文化演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保障市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支持体育强市建设,拨付资金4142万元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确保场地设施建设、智能体育平台、器材设备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年教育投入242542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水平,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支持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稳定增长机制,推进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确保学校有序有力运转。三是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放宽疫情影响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及时兑付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全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发放14157万元,落实一次性稳就业奖补42家494万元。大力开展扩岗增岗行动计划,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一揽子”政策,多渠道引导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全年安排各类就业创业补助资金2540万元。四是做好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安排58036万元,落实各项社保提标政策,连续多年提高城乡低保、城乡医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等补助标准。持续做好特困供养人员、重点优抚对象、计生特殊家庭、重度残疾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等特殊人群生活保障补贴。全力支持养老机构和农村幸福院建设,逐步改善我市养老服务需求。五是改善宜居环境。聚焦清洁宜居环境需求,从源头抓治理,安排资金13401万元用于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突出全域整治理念,从面源污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环节综合施策,在农村环境整治领域补短板、压茬干。突出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提升“十镇百村”,继续完善提升城市道路、绿化、照明等,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全力保障与优化人居环境相关的各项基础设施。投入6490万元,支持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和农村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六是深化平安建设。持续深化创建“平安南安”活动,促进城市安全信息系统、交通安全设施、社会化视频监控接入和村居监控联网更加健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时安排全市扫黑除恶工作专项经费,为我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七是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2件5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全年本级财政投入67769万元,同比增长9.3%。

  6. 慎终如始守正创新,为财政改革增添多彩魅力

  一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积极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定完善财政保障应急预案,加强“三保”执行监控和风险分析研判,持续跟踪“三保”支出预算执行、政府债务风险、财力保障等情况,全年 “三保”支出556000万元,资金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7个项目30346万元绩效重点评价,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力度,推动村居各大员专项资金进行网格化整合改革工作。加强财政性投融资建设项目管理,全年共完成政府投资项目预(结)算工程评审228个362313万元,核减31598万元,核减率8.0%。三是切实增强托底能力。落实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严控支出,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在上年压减的基础上,再按照15%以上比例压减,全年一般性支出69518万元,同比下降15.2%,共清理收回部门结余结转资金10243万元,调剂使用结余结转资金14384万元,有效增强财政托底能力。四是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瘦身赋能、战略重组、练肌迈步要求,深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转型改革,将原有市属五大集团资源整合重组为三大集团,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三大集团总经理,推动国有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建设。五是构建财政监督检查长效机制。重点检查单位“三公”经费开支、扶贫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养老服务等领域支出,完成对14个市直单位“1+X”专项督查,督促抓好问题整改,切实担负资金监管职责。六是优化政府采购审批。拓宽政府采购服务领域,鼓励中小企业使用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减免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项目保证金,为疫情防控需要明确采购人按照便利化采购政策直接向中小微企业采购,缓解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全年货物服务类采购成交金额25284万元,节约资金2843万元。七是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对乡镇(街道)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工作方案,科学对乡镇(街道)进行分类,明确财力补助比例,提高补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镇村两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纳入年初预算,基层运转保障更加有力。

  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以及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影响,财政工作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部门协同协作、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压力加大。2020年疫情冲击导致税基减少,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深化,叠加留抵退税政策制度持续影响财政收入,全年财政收入面临增收动能不足的困难局面。二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打好“三大攻坚战”、改善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以及支持疫情防控、做好“六稳”“六保”等刚性需求增加,叠加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收入增量支撑,增支与减收的矛盾尖锐。三是国有企业作用发挥不明显。当前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运营主体不强、结构仍有待优化等弊端,制约国有企业的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本优势,对全市经济建设的助推作用仍未充分显现。

  七、“十三五”期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十三五”期间,财政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加大财源培植力度,财政收入稳中有升。面对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及常态化疫情防控,加上政策性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2020年财政收入出现增幅下滑态势,导致“十三五”期间财政收入增幅呈“前高后低”波动,但整体财政实现稳中有升。2016—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分别完成66.29亿元、70.29亿元、79.96亿元、89.23亿元、90.12亿元(预计),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38.47亿元、41.10亿元、45.99亿元、50.05亿元、52.70亿元(预计),年均增长7.6%。“十三五”期间,市财政局始终坚持民生导向不动摇,坚持“三保”兜底不松懈,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难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上级转移支付)由2015年的62.1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7亿元(预计),年均增长7.0%。其中民生支出均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分别完成51.95亿元、53.53亿元、54.11亿元、57.97亿元、62.95亿元(预计),年均增长5.2%。积极财政职能得到有效发挥,重点民生领域得到较好保障支出。

  2021年预算草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贯彻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五次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集中财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细之又细抓好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做好 “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1.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按973300万元编制,增长8.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569000万元编制,增长8.0%。扣除上缴上级财政104882万元,加上税收返还收入23722万元、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35160万元,本级可安排财力预算523000万元。加上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00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12000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3000万元,相应安排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6000万元,财政收支平衡。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支出预计144000万元(含提前下达),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0000万元。

  2.“三保”支出预算情况:按省定标准和范围测算的“三保”资金需求共438330万元。2021年全市“三保”支出预算526764万元,其中:本级预算安排472519万元,上级专项补助安排54245万元,预算安排可以保障“三保”支出需求。一是保工资,其中:按省定标准和范围测算的资金需求为215812万元,本级预算支出276655万元;二是保运转,其中:按省定标准和范围测算的资金需求为10335万元,本级预算支出11112万元;三是保民生,其中:按省定标准和范围测算的资金需求为212183万元,实际安排支出238997万元,其中:本级预算安排184752万元,上级专项补助安排54245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145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00000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3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0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5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145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442300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3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支出10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15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37400万元、调出基金120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2021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000万元,安排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00万元,主要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统筹安排用于投融资管理、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市场开拓等支出。调出资金300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925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60785万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1560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52873万元。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1356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42287万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15552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55725万元。

  五、坚持依法理财,抓好2021年预算执行

  为实现2021年预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突出提质增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强化落实减税降费措施。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财税部门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社会负担。进一步探索创新减税降费政策宣传方式,通过自媒体等手段,为全市广大群众和企业及时有效提供政策宣传辅导,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深落细、落地见效。积极落实企业发展政策。继续加大技改资金投入,培育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高新企业、瞪羚企业,支持企业人才建设,加快半导体项目建设,加速“芯谷”产能释放。支持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推动5G基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应用。继续落实招商引资各项政策规定,促进新引进企业和本地企业协同发展。加大助企纾困防风险。持续完善和优化企业应急资金运行机制,及时协调企业反映的融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稳贷续贷,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2.强化整合资源,夯实财政保障基础

  加大开源挖潜力度。强化财税部门协同配合,加快推进已售楼盘税收清算,加强跟踪重点行业、企业及重点项目税源情况,充分调动乡镇(街道)培植财源,争取电商销售中心、物流和建筑业等域外税源回流,推动新引进项目落地投产,培育税源新的增长点。加大各类资金统筹使用。加强存量闲置资产盘活处置,强化结余结转资金动态盘活和统筹使用,强化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盘活变现长期低效运转、闲置等政府存量资产,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努力向上争资争项。强化项目申报,从教育、卫生、交通、农林水等领域积极策划项目包,努力向上级要政策、要项目、要资金,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3.聚力优化结构,突出重点领域保障

  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认真落实支持学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就业等相关政策,集中财力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普惠化、均等化。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持续补齐农村路、水、电、讯、房短板,实施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改造、农村电网全覆盖等项目。推进“五馆一场”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强基促稳、扫黑除恶、安全生产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贯彻落实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实现财政资金从源头上“节流”。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腾退财政资金保障“三保”和重点领域支出。完善直达资金预算分解、下达、支付全闭环监控管理机制,确保资金迅速直达基层、直达市场和民生主体。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申报2021年度地方政府新增债券,持续推广和规范运用PPP模式,扩大“两新一重”盘子,全力保障高端装备智造园、北山片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4.加强统筹谋划,优先保障攻坚需求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持续发展扶贫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就业、补齐教育医疗等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防返贫控新贫稳脱贫应急救助政策,发挥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促进财政扶贫资金“精准滴灌”。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大力度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政策支持,推进环保监督“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积极争取新增债券促投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逐步化解存量政府隐性债务。统筹抓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继续做好增信增贷,积极稳妥防范处置金融风险点,持续推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以及金融领域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开源节流长效工作机制,统筹安排预算,用好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抓好常态化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切实履行经费保障职能。

  5.立足深化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效能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预算法》《实施条例》及《政府总预算会计制度》,继续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试行零基预算,加大各类资金统筹使用,规范财政经费保障方式。持续强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过程监督,加大部门预决算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充分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将目标管理、项目自评、重点评价贯穿资金使用的全过程。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加大对国有企业资产、资源、资金及资本的注入,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注入国有企业,持续做好项目市场化融资工作,引导三大集团依法依规做好企业债、公司债发行等融资工作。推动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开展投资经营,提高国有企业在公开市场信用评级和融资能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加大对国有企业监督、检查、审计力度,推动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重大信息公开。夯实财政监管机制。依法行使财政监督职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规范内部控制机制,不断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中心财务日常监管、投资评审等专项监管,重点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政策兑现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优化政府采购环境。做好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支持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严格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监管,着力降低采购成本,加强采购过程监督及代理公司执业情况监管,切实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各位代表,2021年财政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为我市经济健康平稳增长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