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29-0101-2021-00036
    • 备注/文号:南简报N024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统计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1-08-19
    南安统计信息(第18期)
    时间:2021-08-19 10:53

    砥砺奋进韧性强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十三五”南安市工业发展状况及“十四五”展望

      一、工业实力稳步增强

      1. 规模总量新突破,增速平稳换挡

      2015-2020年,南安市工业增加值从488.32亿元增加到730.38亿元,为2015年的1.50倍,年均增长8.4%,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占泉州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维持在14.3%,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4.4%提高至4.6%。特别是2020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抗疫情保增长,二季度后工业生产快速回升转正并持续稳步增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分别比全省、泉州市平均增速高4.0个、2.8个百分点。

      从规上工业总产值来看,由1613.31亿元增加到2804.04亿元,为2015年的1.74倍,年均增长10.2%,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档,实现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总量上于2017年首度突破2000亿元大关,有望在“十四五”开局的2021年实现新的千亿元突破。

      

    图1  南安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2015-2020年)

      2. 企业数明显增加,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截至2020年末,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达到969户,比2015年净增195户,单位数位居泉州市第2,亦是全省第2。2020年规上工业资产总计、出口交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分别为1429.54亿元、214.51亿元、2695.38亿元、209.53亿元和40.21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1.44倍、1.37倍、1.72倍、2.32倍和1.17倍。

      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产品门类不断增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全市31个工业大类中,2020年产值超百亿元的行业有9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产值952.39亿元,是2015年的2.02倍;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59.03亿元,是2015年的1.21倍;造纸和纸制品业实现产值160.74亿元,是2015年的2.00倍;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实现产值134.73亿元,是2015年的1.74倍;纺织服装、服饰业实现产值114.29亿元,是2015年的1.76倍;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实现产值110.97亿元,是2015年的5.51倍;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实现产值110.95亿元,是2015年的0.9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产值104.80亿元,是2015年的2.12倍;金属制品业实现产值100.03亿元,是2015年的1.48倍。

      3. 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514.46亿元,占全市GDP的54.6%,各年度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均在50%以上,对全市GDP贡献率均在55%以上,其中2020年为68.5%,比2015年提高9.4个百分点。工业“半壁江山”地位牢固,运行态势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2020年,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07家,比2015年增加177家,实现产值2623.7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高达93.6%,比2015年提高7.4个百分点。超5亿元的企业136家,比2015年增加57家,实现产值1731.3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61.7%,比2015年提高7.2个百分点。超10亿元的企业58家,比2015年增加31家,实现产值1165.4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41.6%,比2015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我市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发挥比较优势,深耕行业细分领域,现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比2017年增加29家(2017年起评),居泉州各县(市、区)首位。打造一批“隐形冠军”,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累计达9家次;拥有国家质量标杆2家,省级质量标杆1家。

      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1. 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集聚新发展

      2014年,南安市正式出台《石材千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水暖厨卫千亿集群发展规划》、《机械装备千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三大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为做大做强产业、提升竞争力、建设工业强市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产业集中度高,区位优势明显。“十三五”以来,我市进一步完善工业产业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质,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获批石材、水暖卫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石材行业入选省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水暖厨卫产业入围全国第四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名单,获得“中国百佳产业集群”,连续成功举办十六届中国(南安)水暖泵阀暨消防器材交易会,泛家居产业荣获全国建建材行业先进集体称号,“芯谷”获批设立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智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雏形渐展、蓄势突破。

      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协作配套实现1+1>2效应。通过引进先进工艺、加强技术对接、大力实施设备技改等措施,推动生产研发全过程智能化、数字化;主动融入“泛家居”产业联盟,加速对接优势装企,扩大互联网家装市场占有率。石材行业形成集加工生产、设计选材、工程应用、展示贸易、机械辅料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是辐射全球、种类最齐全的世界级中心,与优势建材家居行业抱团协作,加快进军家装市场。水暖厨卫业以打造“智谷”为载体,构建从南安经济开发区沿茂盛路到仑苍的智能制造产业走廊,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南安智谷”,总投资230亿元的美的智慧家居科创项目和总投资160亿元的绿色泛家居建材展贸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形成集智能家居制造、集采、检测、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2. 主导产业发展稳健,产值逼近千亿

      “十三五”期间,我市规上工业中,石材陶瓷业年均增长16.5%;机械装备业年均增长13.0%;水暖厨卫业年均增长4.3%,其中,2015-2018年均增长16.1%,2019-2020受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客户流失、订单减少、生产疲软,年均下降11.3%。三大产业集群2020年实现产值1827.56亿元,是2015年的1.86倍,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由60.9%、61.5%、62.9%、63.6%、64.2%逐年提升至65.2%,有力发挥“稳定器”作用。

      

    图2  南安市三大产业集群发展状况(2015-2020年)

      石材陶瓷业:逼近千亿,作为南安市的核心优势产业,依托国家加大中心城市集群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借助“一带一路”开发市场,充分发挥石博会展销会一体辐射带动作用。2020年,实现产值935.09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6.5%,高于规上工业增速6.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33.3%,比2015年提高6.2个百分点。分乡镇情况来看,“官水石”三镇石材陶瓷业实现产值774.26亿元,占比达82.8%,水头实现产值329.69亿元,占35.3%;官桥实现产值210.68亿元,占22.5%;石井实现产值233.89亿元,占25.0%。分小行业来看,石材行业坚持绿色发展、深化污染整治,推进企业入园与产业技改,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妥善应对贸易摩擦,通过“石材+”差异化策略提高产品附加值,根据市场定位明确思路,集石材设计、体验、采购于一体的消费者一站式体验,实现产值734.37亿元,占石材陶瓷业的78.5%,其中水头占44.4%,石井占30.4%;陶瓷行业实现产值200.72亿元,其中官桥占62.6%。

      机械装备业:稳健压舱,2020年实现产值665.76亿元,是2015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2.9%,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23.7%,比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光电信息发展提速最快,实现产值73.37亿元,是2015的3.63倍,逼近翻两番,年均增长24.0%,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3.8个百分点。光电信息新兴特色优势逐步凸显,“十四五”时期有望通过加快三安半导体、阳光中科太阳能电池等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工业项目加速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59.03亿元,是2015年的1.21倍,其中阀门生产企业产值占21.2%。铸造行业经过行业洗牌,趋于规范稳定,市场订单进一步拓展,实现产值198.55亿元,是2015年的1.71倍,其中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占比52.8%,行业代表企业辉源金属不断进行工艺改进、新产品的研发和试生产;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33.7%,行业代表企业固美金属立足高起点采用行业领先技术设备,多项创新领跑行业,所生产的铝型材产品质量达到欧美标准,公司目前有10条生产线,计划投资2亿元二期项目也已启动建设;闽发铝业研发出超高精级铝材应用于5G基站建设,进军汽车铝材配件市场,产品供应石狮通达电器、宁德时代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63.16亿元,是2015年的3.11倍,目前我市没有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均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总共23家,其中18家在霞美镇。

      水暖厨卫业:稳中有进,2020年实现产值226.70亿元,是2015年的1.23倍,年均增长4.3%,其中2015-2018年均增长16.1%,2019-2020年均下降11.3%。水龙头等阀门和旋塞制造实现产值113.09亿元,占49.9%;花洒地漏淋浴喷头等建筑装饰及水暖管道零件制造实现产值55.20亿元,占24.4%;马桶洁具等卫生陶瓷制品制造实现产值33.54亿元,占14.8%。2019年以来,受中国水暖城无铅水龙头事件、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水暖行业订单减少、生产疲软、客户流失,企业普遍持谨慎观望态度,究其更本质原因是长期累积的产业无序粗放式发展,众多中小品牌面临较大竞争压力。经过整治,市场逐步规范,协作配套也日趋紧密,作为行业领头羊,九牧集团不断进行研发投入、设备更新,走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之路,率先推出5G卫浴,智能厨卫与物联网技术互相融合,与西门子智能制造、保时捷联合设计、科威新技术等跨界合作,推出全球首创硬核产品“九牧i+智能消毒马桶”,连续9年蝉联“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卫浴行业榜首,是卫浴行业最具品牌价值企业,入选2020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并与其子公司西河卫浴携手获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500强。

      三、结构调整持续优化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经济”蓬勃发展,我市工业企业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新动能持续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占比提升,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20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企业共86家,比2015年净增39家;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91.92亿元,是2015年的3.89倍;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4.0%,比2015年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是2015年的7.73、2.15、2.09、3.99、33.04倍。

      企业科技活力增强,创新驱动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投入由2015年的7.74亿元提高至2019年的15.63亿元,翻了两番;R&D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0.6%,比2015年提高0.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2.31%提高至2019年的2.52%。

      2. 产业面貌新变化

      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南安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产业化方面,倒逼企业规范生产流程,推动企业提升生产效率,电子行业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影响,仍逆势增长,实现产值107.45亿元,是2015年的4.59倍。其中,三安高端半导体系列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0.63亿元,氮化镓、砷化镓、集成电路、特种封装等业务板块,填补我国在大功率氮化镓激光器、射频滤波器及功率半导体等领域的空白,预计通过5-7年的时间全部实现投产、达产,随着产能逐步释放,预计电子信息业仍可保持高速增长。产业数字化方面,产业信息化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赋能效果日益显现。九牧厨卫4.0的核心项目——科牧智能电子数字化工厂投入大量自动化设备,结合信息化管理软件,5G+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施釉、成型、包装等马桶制造全流程,年产能60万件马桶的生产线,所需工人300人左右,仅是传统生产线一半。

      3. 轻工业比重继续上升

      受外贸市场不稳定影响,我市轻工业很早就着手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推进现有生产设备技术改造,与新工艺、新材料有机结合,提升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推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内在动能。如远大卫生用品专门投入245万元,打造数字化生产、办公一体化精细管理;大方睡眠研发智能悬挂线,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自动记录产品型号、数量及时间,自动输送到下一生产环节,实现智能分拣,提高生产效率。

      2020年,轻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75.25亿元,同比增长5.3%,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38.3%,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拉动增长2.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重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28.79亿元,同比增长7.7%,比上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61.7%,拉动增长4.7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轻工业占比逐年提高。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

      1. 运行效益持续向好

      “十三五”时期,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8.3%,呈现出利润增长快于业务收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71.06,比上年同期提高18.33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126.03个百分点,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8.49%和7.77%,比2015年分别提高2.32个和2.00个百分点。

      2. 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是企业杠杆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下降,资产负债率为43.32%,比2015年降低2.60个百分点。二是资产周转加快,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72次,比2015年加快0.77次。三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37.24万元/人,比2015年增加16.61万元/人。四是两金流动稳步改善,2020年两金占用38.2%,比2015年下降8.6个百分点。五是减税降费效果明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十三五”期间,国家多次下调增值税税率,2020年税金总额为40.21亿元,比2015年减少5.72亿元;应交增值税为20.23亿元,比2015年减少2.59亿元。

      五、“十四五”展望

      五年来,南安市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地方生产总值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新旧动能有效转换,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与此同时,工业停产企业偏多、重点工业项目支撑不足、新增纳统企业体量较小、传统产业发展放缓、企业综合经营成本上升等问题不容忽视。

      回顾“十三五”,是南安工业砥砺前行的五年;展望“十四五”,南安工业站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的起点上,必将乘势而上、借势而进、顺势而为,把“石博天下、水暖万家、机筑世界、日用惠民、智领未来、芯动全球”的产业名片进一步打响。开局之年行至年中,南安工业生产持续提速,发展韧劲持续显现,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上半年,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570.00亿元,同比增长19.8%,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22.3%,两年平均增长10.6%,比一季度加快2.0个百分点。行业增长面逾九成,32个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高达93.8%。亿元企业完成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86.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2.2个百分点,有效发挥“压舱石”作用。二季度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双提升”,分别达到145.76和147.29,均处于较景气区间,企业对市场的态度更加乐观,企业家对未来行业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南安工业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绩效提升的奋进姿态。

      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产业基础高级化,将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契机。制造业向来是南安市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今后五年,南安工业处在最好、最难得、最有价值的黄金机遇期。为不断巩固我市工业运行稳定向好发展态势,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实体经济体系,打造现代化产业新高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南安篇章。

      1. 巩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对于三大优势产业:石材陶瓷业、水暖厨卫业、机械装备业,继续做好运行监测分析,抓住各种有利条件和市场机遇,积极为企业创造条件,巩固增长点,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对于三大传统产业:纺织鞋服业、日用轻工业、塑料化工业,加强运行情况预测预警,妥善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淘汰落后产能,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行业对标国际标准,创品牌提质量。

      2. 壮大重点企业,在“抓大做强”上做文章

      加快推进“工业强市”计划,聚焦辐射带动效应,切实提升本地重点企业的发展层次和规模,助力企业壮大发展,带动全行业、全产业链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应着重关注培育壮大成长性较好的大企业,包括大中型工业企业和累计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坚定不移走创新之路,大力推广“制造+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加服务转变,以制造业支撑服务业,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促进创新资源向重点企业集聚;二是对重工业投资项目进行专项督查,全力加快建设进度,拓展前沿产品,注重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夯实工业持续增长的基础。

      3. 加快项目建设,推动投产增效

      一是抓好存量盘活。制定企业培育方案,全面摸底排查“四下”企业及“准四上”企业发展现状,制定梯次培育规划,确保新增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对于纳税申报表销售额达到一定程度的工业企业,加大对其关注,建立监测制度,强化培育措施,力争尽快实现入库统计,发挥新增企业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二是抓好增量扩容。工业主管部门和项目责任单位要加快推进既有引进项目企业建设投产工作进程,引导工业企业增产增效,切实跟踪抓好重点工业项目、省市级重点技改项目落地投产工作。三是抓好后备储备。要建立健全招商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引资项目逐一梳理分析,有效解决项目落地问题,促进项目签约投产良性衔接。

      4. 实行政策扶持,释放生产能力

      政府作用对工业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充分发挥经济管理职能,实行宽松政策扶持,对企业释放生产能力、抢占市场商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加强银企协调,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依托企业信用信息,改进风险防控,服务实体经济,拓宽融资渠道;其次,对企业实行一定年限税收返还以吸引企业投资入驻;第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运用“云招商”等形式,建立常态化招商引资机制,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和成果。

      5. 去库存降成本,提升运行质量

      一是针对我市工业两金占用居高不下、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大等现实问题,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推广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或权益质押,促使两金有效流动,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去库存缓解资金占用,盘活企业资产。二是针对工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等困难,探索企业自动化升级更新换代,积极推广“互联网+”,通过“自动化、省人化、信息化”缩短制造周期、实现研发生产的快速联动,提高生产效益,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升工业运行质量。

      (南安市统计局  林君燕)

      (1)年均增长是指以2015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2)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总产值等增速按可比价计算的增长速度。

      (3)规上工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工业总产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5)地区生产总值(GDP):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6)营业收入指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

      (7)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

      (8)贡献率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十三五”期间,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和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南安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投资、促项目、保增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增强项目支撑及创新驱动。2015-2020年,南安市由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56位提升至第15位,工业实力稳步增强,三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工业经济再迈新台阶,为我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提供强大支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