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29-0101-2020-00033
    • 备注/文号:南简报N024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统计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0-05-22
    南安统计信息(第16期)
    时间:2020-08-05 11:22

    2019年南安市规模工业能源生产消费分析

      2019年,我市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要素投入结构,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均已提前超预期完成“十三五”目标进度,节能形势总体良好。

      一、规模工业能源生产消费基本情况

      (一)节能降耗总体态势良好

      1.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增幅加速下降。2019年,我市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1.1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3%,工业能耗增速由年初的-2.59%升至1—4月最高点4.74%后开始逐渐回落至全年增速的最低点-10.31%,降幅较上年扩大15.4个百分点。

     图1:2019年南安市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情况

      2.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万元产值能耗为0.03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6.9%,降幅较上年扩大7.7个百分点;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6%,降幅高于泉州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较上年扩大11.2个百分点。  

     图2:2019年南安市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情况

      3.“十三五”目标提前超预期完成。根据“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安排,泉州市政府下达我市“十三五”期间规上工业能耗强度目标为累计下降16.0%、能耗总量控制目标为增量20万吨标准煤。以2015年为基年,截至2019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8.01%,能耗总量下降12.18万吨标准煤,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均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进度。

      (二)主要能源产品生产情况

      我市规模工业能源产品生产逐步向可再生能源发展,根据地域特点,着重发展风力发电。2019年我市总发电量37167.2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9%。其中,火力发电量15590.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1.0%;水力发电量13468.6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0%;风力发电量7645.6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4.0%;太阳能发电量463.0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57.9%;可再生能源产量21577.2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9%。

      (三)能源消费结构稳步优化

      1.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持续降低。2019年我市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6.1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5%,降幅高于全市规模工业0.2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2.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2.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数减少,户均能耗下降。2019年我市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共有19家,比上年减少3家;综合能源消费量39.2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4.4%,占规模工业能耗比重43.0%,比上年下降8.1个百分点;户均能耗2.0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少0.30万吨标准煤。

      3.能源消费品种结构日趋稳定合理。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天然气和原煤。三大主要能源消费品种消费量折合标准煤83.11万吨,占规模工业生产消费量比重达89.3%。电力工业生产消费量为35.7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8%,占规模工业生产消费量的38.4%,比重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原煤工业生产消费量为8.2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4.8%,,占规模工业生产消费量的8.9%,比重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天然气工业生产消费量为39.1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9%,占规模工业生产消费量的42.0%,比重较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

      二、规模工业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

      (一)节能降耗持续空间小

      经过节能降耗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市企业普遍对落后生产工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大多数企业按标准、按期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能,为节能降耗工作作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进一步节能降耗的空间却越来越小。一方面,技术升级改造之后短期之内难以继续突破技术或资金上的瓶颈,节能降耗空间难以扩张;另一方面,全社会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会带动能耗增长,各个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也往往会带动能耗的增长,进一步压缩节能降耗空间。

      (二)节能降耗实施成本大

      自推行“煤改气”政策以来,我市企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煤改气”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对多数企业而言,在转型升级时,实际收益远小于机会成本,新型设备的更换费用与天然气的价格因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高位运行,而在设备更换期间规模工业产能不能充分释放,生产停滞,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甚至有一些企业因此资金链断裂而停产歇业,市场竞争力下滑明显;对全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大面积的转型升级伴随着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传统行业的没落和新兴行业的崛起,在淘汰落后产业而新兴产业尚未发展成型时,社会经济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阵痛期”。节能降耗实施所需付出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过大。

      (三)节能降耗主动意识弱

      一是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成本大、收益低、外部性居多,获得回报的时间过长,短期内还可能由于成本的提高而失去竞争优势,不符合企业快速获取利益的宗旨;二是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周转存在问题,内忧外患,一旦强行进行节能降耗的一系列整改很可能导致企业暴毙;三是部分企业视短期效益重于长远效益。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企业节能降耗的主动意识弱,甚至有些抵触。

      三、关于规模工业节能降耗的建议

      (一)思想领航

      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政府充分发挥节能降耗的“领航人”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帮助企业树立节能降耗意识,增强企业信心,让企业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对自身长远发展的利好所在。意识先行,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打下思想基础。

      (二)政策助航

      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把握政策的导向,积极当好企业节能降耗的“助航人”。通过一系列节能降耗的优惠奖励政策、市场机制循序渐进,引导企业积极转型升级,化被动为主动,帮助企业顺利度过缓冲期,让企业切身体会到转型升级的红利;同时要尊重市场机制,避免过激的一刀切方式,转变工作模式,化教导为引导,化管控为调控,为节能降耗助航。

      (三)法律护航

      为保障节能降耗这艘大船平稳运行,政府积极通过法律来维稳促进,当好“护航人”的角色。完善企业节能降耗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深化节能降耗专项行动,通过法律机制保障节能降耗政策的实施和奖惩机制的运行,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杜绝急功近利恶性竞争的发展模式,将节能降耗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而非竞争劣势,营造良好的节能降耗大环境,形成更加健康规范的市场秩序。

      (南安市统计局  蔡荣江)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