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01-1600-2022-00064
    • 备注/文号:南政文〔2022〕97号
    •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4-25
    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2-04-25 09:13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经济开发区、雪峰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体育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目标,结合国家、省及泉州市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及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发展文旅经济的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力度推进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培育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历史特点、地域特色的国潮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创新精品体系,为南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奋力在全省、泉州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大局中走前列,为实现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全国领先作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20亿,体育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力争创建2个以上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打造3-4个文化创意和体育旅游试点村,培育5个以上金牌旅游村。文体旅经济贡献率持续提升,闽南文化、海丝文化、成功文化、华侨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南安”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全面发展,着力打造“郑成功故里”、“来南安,会成功”的郑成功城市IP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二、重点任务

      (一)突出规划融合,优化发展布局

      1.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的要素发展规划融合。高起点编制《南安市文体旅融合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文体旅融合总体定位、产业布局、重点项目、融合路径,推进措施,推动全市文化体育和旅游资源统筹集约利用,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融合体系。(责任单位:市发改局、文体旅局)

      2.推动乡镇之间的区域发展规划融合。鼓励乡镇之间组团发展,以片区为单位(如:溪美、美林、柳城、省新片区;东田、仑苍、英都、翔云片区;眉山、金淘片区;蓬华、诗山、码头片区;九都、向阳、乐峰片区;梅山、罗东、洪梅片区;洪濑、康美、雪峰片区;丰州、霞美片区;官桥、水头、石井片区),编制文体旅融合发展规划,建立协同发展的理念和体系。明确发展目标、工作任务,集中资源要素,项目化推动。(责任单位:市发改局、文体旅局,有关乡镇)

      (二)加快资源转化,打造融合品牌

      3.推动文体旅资源整合。推动产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旅游+”,“+旅游”,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工业、农业、林业、海洋、康养、研学、文创等产业融合,促进海丝文化游、成功文化游、石文化产业游、乡村休闲游、体育和健康养生游等品牌形成。(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文体旅局)

      4.推动首批融合示范项目。策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功能强、差异化发展的文体旅项目。重点推进一城(丰州古城)、一山(九日山)、一水(东西溪)、一湖(山美湖)、一桥(五里桥)、一窑(南坑古窑)、一湾(石井湾)、一中心(文化中心)的项目编制和建设,提升和延伸现有知名景区景点、潜力区域的业态。特别要对九日山、五里桥两个世遗点周边资源进行梳理、策划和建设,丰富世遗点的多维度体验。对水头龙风村、罗东罗溪村两个奥运冠军村进行发展规划优化和设施配套提升,用2-3年时间打造成奥运文化旅游村。(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商务局、文体旅局,有关乡镇,市文体旅集团)

      (三)深化多业融合,丰富产品供给

      5.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以南安传统文化和“福”文化为背景和素材,创作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学、音乐、美术、戏剧、曲艺、动漫、影视等精品佳作,提供更多可挖掘的文化资源、可供演艺的文化模式、可供分享、可参与互动的文化体验。(责任单位:市文体旅局、文联)

      6.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政策,依托南安特色农业和乡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顺应亲子家庭游、自驾车旅游、休闲度假游的大众旅游趋势,建设一批兼具科普教育、农业示范、农耕文化展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办好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郑成功文化旅游节、南安全域生态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文体旅局、科协,各乡镇)

      7.推动休闲体育旅游挖掘。支持利用山地森林、河流峡谷等地貌,建设特色体育公园,推动体育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进一步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支持依法利用林业生产用地建设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健身设施,促进区域内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绿道的互连互通,健身设施的共建共享。(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文体旅局,各乡镇)

      8.推动精彩体育赛事。开发户外体育旅游、民俗体育旅游、体育康养旅游、航空体育旅游等,引入知名国际、国内体育赛事落户南安,发挥南安市众多运动协会的优势,推动篮球、足球、网球、滑翔伞、皮划艇、越野车汽车拉力赛、马术等运动项目,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建设便民健身休闲设施,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每年争取承办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1场,国家级赛事不少于3场,省级赛事不少于6场。以南安市运动健儿奥运夺金为契机,发扬奥运健儿精神,提升全民体育氛围等。(责任单位:市文体旅局,各乡镇)

      9.推动文创产品开发。鼓励文旅单位、民营机构设计制作郑成功等南安特色文创产品,办好南安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推动文创产品品牌化、市场化。在旅游目的地和游客聚集区建设旅游文创产品体验店、精品店,为游客提供便利的购物场所。(责任单位:市文体旅局,各乡镇)

      10.推动研学旅行发展。充分利用我市文化遗产地、红色教育资源、文博单位、科普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场所等,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研学基地。统筹安排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将研学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鼓励非遗进景区,增加旅游景区文化体验。鼓励非遗进校园,普及非遗保护知识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影留乡愁”保护理念。发挥我市对台优势,不断丰富我市对台研学旅行内容和业态,将我市打造成两岸研学旅行示范区。(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文体旅局、侨联)

      11.推动红色资源开发。依托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金淘叶飞故居、眉山三凌村苦湖突围战遗址、官桥岭兜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机关旧址、诗山李刚纪念馆、蓬华山城村、翔云“4.26”福庭革命暴动胜利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形式、内容和场景体验,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责任单位:市文体旅局,有关乡镇)

      12.推动夜间经济繁荣。打通西溪沿岸慢行系统,整合公园、景区、街区、商业综合体资源,对武荣公园、城西湿地公园和长安街等特色街区进行亮化提升,延长商业综合体夜间营业时间,发展一批24小时特色店,加强夜间旅游和竞技赛事活动策划,结合重要节点打造城市故事秀、民宿文化秀、非遗文化商街,水上南安等夜游产品及网红旅游产品,以增加过夜游客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夜间文体旅活动,激活夜间经济。(责任单位:市水利局、文体旅局、城管局,市文体旅集团)

      13.推动特色街区建设。充分挖掘南安饮食文化特色,加快水头古街、官桥古街的改造提升,支持地方名小吃进驻新华街、长安街、源昌财富中心广场、中骏世界城等重点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推动南安特色餐饮聚集发展,形成特色餐饮街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文体旅局,有关乡镇)

      14.推动住宿业特色发展。鼓励建设具有南安文化标识的文化主题酒店和民宿,支持发展自驾车营地、帐篷酒店及通过开放式、透水构筑物等不改变水域自然属性的方式开发建设文体旅项目。(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商务局、文体旅局)

      (四)优化发展环境,融合服务功能

      15.推动交通网络服务提升。加强通往文化街区、古村落、体育训练基地、主要赛事举办地、主要景区景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南安旅游公交专线,为南安市旅游出行、休闲健身提供更多交通选择与便利。提升游客聚集区的咨询服务功能,在全市文化广场、公路和铁路客运站、高速公路出入口、主要景区景点等地制作设置全域全景图,建立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有南安文化辨识度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充分发挥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和15个镇级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功能,进行软硬件提升,形成全域旅游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交通局、文体旅局,有关乡镇)

      16.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完善南安旅游信息平台的搭建,做好信息共享、数据互通,推动景区、文博等单位智慧导览、电子讲解、在线预付、信息推送、智能找厕、智慧停车等功能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文体旅局,各乡镇)

      17.推动文体旅场馆提档升级。加大投入,提升文体旅服务水平。对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博物馆、体育馆进行提档升级。推进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体育场馆在人脸识别、场地使用、客流监测、安全预警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升级改造。选址泉州市区、南安市区、丰州镇、石井镇等建设运营南安体验馆,集南安文体旅特色资源和产品进行展示推广。(责任单位:市文体旅局,有关乡镇,市文体旅集团)

      (五)做强市场主体,激发融合消费

      18.推动文体旅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促进旅行社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党建活动和公务活动委托南安本地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在规定标准和限额内凭旅行社发票报销。支持文体旅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技术创新、品牌输出、跨界经营、兼并重组等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文体旅企业上市融资。对股改、挂牌、上市的企业,实施分阶段奖励。支持各类投资基金参与我市重大旅游项目开发。盘活国有闲置资产,支持文体旅集团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发改局、财政局、文体旅局,市文体旅集团)

      19.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突出补链强链延链,创新文化体育旅游产业链招商机制,坚持招大引强,针对餐饮住宿、文化演艺、体育赛事等重点领域,策划招商项目。加强与知名集团和管理服务品牌企业合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支持我市企业以合资、合作经营方式,引进世界企业500强或中国企业500强、全国旅游企业集团20强等知名企业来南投资重大文旅项目。鼓励各地用好组合政策,实施精准招商,做好全要素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商务局、文体旅局,市文体旅集团)

      20.推动龙头项目建设。持续推动九日山景区升级,加快成功文化产业园、丰美燎原、清境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官桥温泉文旅项目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启动叶飞故里红色旅游区、洪梅灵应森林公园、天柱山香草世界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推动雪峰自然生态景区、清境桃源、天心洞等创建国家3A级景区,全面提升A级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智慧景区、讲解等软硬件服务。(责任单位:市文体旅局,有关乡镇)

      21.推动消费市场创新升级。鼓励“南安人游南安”,积极举办文旅惠民季、文创市集等活动,支持酒店、景区、旅行社等联合推出旅游优惠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支持组织职工疗休养、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面提升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引导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建设南安特色商品体验店。旅游购物便捷化,推广“现场下单、物流交付”新模式。优化邮政服务设施布局,在主要景区、街区布局建设邮政服务网点和邮筒设施。(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文体旅局、总工会、邮政局)

      22.推动城市品牌营销。全方位开展“郑成功故里”“福见南安”“海丝南安”品牌营销,主动融入全省“全福游、有全福”营销体系,通过成功标识(成功信仰)、成功认证(成功产业)、成功之旅(成功IP导游)全方位进行城市品牌宣传规划,建立和发挥新媒体矩阵作用,多方位系统营销推介,讲好“南安故事”。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交会、旅博会,深化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泉州县市区等区域协作建设,巩固和拓展台港澳、“4小时高铁旅游圈”和“泉州晋江国际机场通达城市”等主要客源市场。发挥网络营销优势,创新开展差异化、精准化、年轻化的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工作。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等。支持拓展“智慧+”“全媒体+”“网红+”等,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直播带货同步。(责任单位:市融媒体中心、文体旅局,有关乡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把文化体育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当作重要工作来抓,由市文体旅局牵头,各部门配合,制定整体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项目化推动。对承担的项目和任务倒排进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以项目为抓手,切实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二)加强要素保障。市政府设立1亿元的文体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形成文体旅项目库滚动管理,认真梳理和落实各级关于文化体育和旅游项目的用地用海用林供给、规划报批、资金补助等方面支持政策,出台本级配套奖励措施,保障文体旅产业发展,适度扩大文体旅游产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省、泉州市文体旅重点项目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的要素供给。

      (三)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和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支持文体旅相关企事业单位引进专业编剧、文艺创作、酒店管理、外语导游、体育经纪人、运动科学、全运会奥运会冠军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全市文体旅行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将符合资助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纳入人才专项资金扶持范围。

      (四)加强督导检查。将文体旅融合发展情况纳入全市绩效考评大督导体系。市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南安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