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11-0101-2024-00056
    • 发布机构:南安市财政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7-09
    2023年度南安市国有自然资源专项报告
    时间:2024-07-23 16:29

    南安市自然资源局

    2024年6月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度南安市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国有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南安市国有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产、森林、水、海洋(海域和无居民海岛)等,各类资源总量如下:

      (一)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203099.83公顷(不含沿海滩涂),其中:全市国有土地面积28097.08公顷,占总面积13.83%,包括:湿地面积3134.26公顷,占1.54%;耕地面积320.25公顷,占0.16%;园地面积383.95公顷,占0.19%;林地面积7412.19公顷,占3.65%;草地面积106.85公顷,占0.0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6032.09公顷,占2.97%;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199.41公顷,占2.0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395.36公顷,占3.15%;其他面积112.72公顷,占0.06%。

      (二)矿产资源。全市境内已发现矿种33种,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个矿种,分别是铁锰矿、钼矿、钨矿、泥炭、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闪长岩、工艺用辉绿岩、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凝灰岩、建筑用砂、陶瓷土、高岭土、绢云母、伊利石、叶蜡石。其中已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有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凝灰岩、饰面辉绿岩、高岭土、陶瓷土(瓷石)等6种。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是本市优势矿种,其主要分布在石井、丰州、官桥和柳城等镇(街道)。

      (三)水资源。我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为17.37亿立方米,其中境内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6.33亿立方米,年允许开采的地下水量1.035亿立方米。境内大小河流300多公里纵横交错,另有各类水利工程1.4万处,其中:小(二)型以上水库149座,万方以上山围塘416座,蓄水工程总库容9.05亿立方米、引水工程2501处、提水工程1921处、水电站61座、自来水厂14个。

      (四)森林资源。全市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对接融合成果显示,全市林地面积10.6584万公顷,森林面积8.5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81%。全市共有3个省级森林公园,面积2630.06公顷,其中:五台山省级森林公园公顷921.86公顷、罗山省级森林公园1409.61公顷及灵应省级森林公园298.59公顷。

      (五)海洋资源(海域和无居民海岛)。全市海岸线44.65公里(2019新修测岸线),海域面积6156公顷。无居民海岛数量11个,面积8.8657公顷。已确权海域面积935.2235公顷,其中:围填海确权项目有25宗,总面积678.1473公顷(注:取得海域使用权证或不动产权证的有10宗,面积为161.5927公顷;取得海域证后换发土地证的有13宗,面积为487.0253公顷),直接颁发土地证面积为257.0762公顷。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一)国土空间规划更加系统优化。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2021-2035)草案示论证、专家联审,再次衔接近期重点项目和城镇空间布局,开展开发边界优化调整,全市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216.09平方千米,海洋生态保护红线4.09平方千米,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94.1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规模220.31 平方千米;东北、中西、西北3个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初步调研。规划编制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已启动村庄规划330个、批复288个;开展体育中心片区、石井高速出入口片区、霞美镇光电产业基地、仑苍镇高新区等规划编制,完成控规入库94宗,覆盖面积41.0317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内已编规划达169.12平方公里,覆盖率77%。

      (二)资源要素保障更加高效精准。一是开展专班服务,印发农转征流程优化文件,调整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提高土地征收标准、用地报批效率。获批成片开发方案18个4055亩(数量全市第一、规模全市第二),获批农转征项目59个3401.30亩。二是全力推进历史遗留围填海处置工作,获批围填海项目5个1664.98亩。三是做细土地供应计划,开展土地公开推介,灵活土地供应方式,出让工业用地31宗1114.07亩,出让金3.7909亿元,推广工业用地带建筑设计方案出让5宗289.85亩;出让经营性用地14宗876.44亩,成交总价31.1178亿元。用地要素保障工作获省电视台卫视新闻专题报道。四是建立用林报批“三方会商”制度,全市审核审批林地项目204个,涉林面积4155亩;2023年度泉州市林业局分解下达我市永久用林林地定额125公顷,经林业局多次向泉州市林业局争取备用定额,全市今年使用林地定额233公顷,为泉州市之最。五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认真落实超总量暂批和限批规定,严把论证审查、取水工程验收、许可审批三个“关口”,2023年共办理取水许可3件;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抓好征收额度的审查把关,以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2023年截至目前累计已征收水资源费288.293004万元。

      (三)资源盘活利用更加节约集约。一是推进低效用地盘活利用试点工作,出台《南安市低效工业用地认定暂行办法》,完成低效用地调查入库,判定低效用地372宗7256亩、历史遗留建设用地1682宗31370亩。谋划盘活利用低效用地项目67个3.2万亩,已完成北山组团、奥飞智能卫浴产业园等盘活改造项目27个3400余亩。同时推进低效用地盘活利政策配套,针对工业用地提容需求,制定了《支持工业企业提容增效方案》;针对我市工业用地法拍数量多和土地二级市场活跃特点,开展规范法拍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增减指标置换政策研究。二是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南安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中间成果,试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镇+国企”模式,完成首批3个试点单元(官桥、诗山、九都)的实施方案编制,整治规模23.43万亩,预计可新增耕地1600亩,其中,官桥镇2个土地整治子项目127.5亩已进入招投标环节,诗山镇采矿用地开展土地复垦27.16亩已获泉州市级立项批复。三是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清理批而未供土地3209.00亩,处置率30.08%,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处置闲置土地1512.66亩(比增29.66%),处置率43.60%,处置面积泉州市第二,为我市争取用地指标2360.83亩。四是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2023年延伸开展闽南科技大学、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报节水型高校;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完成改革面积19.55万亩,安装量水堰58处;对文溪、坂头灌区,做好取水计量在线监测,确保用水统计监管到位,用水数据实时监测。

      (四)自然资源保护更加规范严厉。一是印发《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严肃违法图斑责任追究通知》等文件,进一步遏制违法用地行为新增,2023年部下发疑似违法占用耕地图斑数量和面积分别下降15.73%和34.77%。二是联合市委大督导办开展联合常态督导,建立进度落后主官约谈制度,开展自然资源百日攻坚,加压推进违法图斑核实整改。处置2022年部卫片图斑564宗2159.49亩、省卫片图斑595宗571.35亩;处置2023年部卫片图斑159宗904.59亩、省卫片图斑161宗174.54亩;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顶风违建66宗,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查处327宗,移送裁执分离18宗;进行各项耕地流出地块原址整改531.35亩,完成补充耕地1434.18亩,其中新增水田(旱改水)1066.66亩;完成耕地恢复3709.63亩。三是扎实推进环保督察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我市“三区两线”范围内图斑共205个,已全部完成自然恢复(18宗)专家论证和修复方案编制评审(187宗),进场施工158个(6495.69亩),正在进行入场前准备24个(408.23亩),5个(210.54亩)位于蔡仔山封闭区范围内;重新组织土地平整涉及砂石公开出让10宗,矿产资源出让收益14918.4万元;涉及22宗需追缴矿产资源收益的已全部完成,追缴资金11318.7208万元(其中处置不规范追缴资金5093.5451万元、越界超深开采追缴资金6225.1757万元)。四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系。持续优化并综合运用“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执法监察、海洋自然资源监控体系、手机移动执法等信息化手段,配合矿山第三方动态巡查、海域岸线巡查、执法人员实地巡查全天候高频率、全覆盖推进巡查监管,严厉打击涉矿、涉海违法行为。2023年来,开展全覆盖岸线巡查监测,组织非法采砂及砂场检查行动33次,开展非法采矿巡查507家次,其中夜间巡查169家次,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违法采矿苗头3宗。五是规范水资源保护管理,设立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总河长203.627km,在蓝线内不得擅自建设无关设施,已有的现状建筑不得改、扩建;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蓝线,标识保护区范围,在城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居民常住,水源保护区上游要求涉水环境风险企业建立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水质监测实行一月一测,监测结果均符合标准;划定地下水警戒保护蓝线,明确了地下水可采区、限采区和禁采区,向社会公布。六是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聘用专职森林管护员154名,向省林业局争取资金166.27万元,采购无人机26台,培训无人机驾驶员44人,科学区划森林管护区、制定巡山路线,构建全域覆盖的森林资源网格化管护体系,我市护林员吴清花同志荣获福建省首届“最美护林员”称号;制定出台《南安市林(草、湿)地管理暨责任倒查机制(试行)》,压实各方行政管理单位责任,加强对非法占用林(草、湿)地责任追究,统筹推进市直间、市直与乡镇间大联合、大执法,该做法获泉州市林长办行文推广;建立“林长+警长+检察长+院长”协作机制,打通行刑衔接桎梏,本年度调查立案各类涉林案件243起,罚款923万余元;移送刑事案件24起,与森林警察大队累计联合出动80余次。在罗山林场设立泉州市首个森林警察林和“涉案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基地”。

      (五)营商环境优化更加高效便民。建立选址协调适配、方案跟踪指导、审批规范畅通、措施创新利民的深入服务机制,加大“模拟审批、极简审批、分段验收”推广力度,发布第二批工规办理豁免清单,2023年建设项目应用创新措施62宗(比增58.1%)有效缩短项目周期,其中,开展模拟审批19宗、极简审批4宗、分段验收28宗、备案“工规豁免”11宗。落实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办结”服务模式,简化不动产抵押登记网上审批材料,实现多种类事项“智能化审批”,所有登记业务均承诺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涉企登记业务均承诺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实行“竣工即交证”“三证齐发”“带押过户”等服务模式,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7.77万宗(智能审批占75.35%),办理带押过户141宗,涉及金额约1.654亿元。创新“掌上地籍图”查询服务获省厅行文推广。

      (六)生态文明治理更加深入全面。一是持续抓好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2023年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已完成3461.45亩(超额完成泉州市下达的任务),同时贯彻落实绿色矿山建设,按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净采矿权”出让制度,执行“边开采边治理”要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目前全市持证矿山3家。二是完成安海湾违法填海问题整改,拆除、恢复滨海湿地280.05亩,建设生态护岸2.5千米,构筑公共生态空间约300亩,同时强化日常监管,建章立制,建设南安市海洋自然资源监控体系,提高海域监管水平,巩固整改成效。三是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和问题整改。一方面编制完成《泉州南安市海峡科技生态城3号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按照生态保护修复方案严格落实生态修复。已完成老港溪水系湿地建设和提升,并完成全部三期增殖放流,涉及生态补偿量89.4万元,鱼苗放流约349.5万尾。另一方面强化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林业部门已梳理编制完成一般湿地名录上报发布,其中涉及南安市88处。四是完成南安市沿海片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深海排放工程项目。严控污水随意排海,南安市沿海片区污水处理厂深海排放工程项目海域段10.5公里海底管道已全部完成铺设,调试验收完成后单条管道排污能力8万吨/日,可满足沿海片区近期排污能力需求(目前排污约3万吨/日)。五是开展檀溪流域水质治理。开展排污口整治工作,檀溪治理推进“一口一策”整治措施,檀溪入河排污口总共35个(其中省新32个,美林3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建立“一口一策”整治台账,完成整治排污口10个;25个排污口列入下阶段整治任务。六是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制定并印发《南安市2023年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方案》,实施《南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安市乡村绿化美化宜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统筹推进全市国土绿化项目实施,完成22个口袋公园、20处立体绿化、石砻矿山绿化工程、泉州芯谷南安园区路网品质提升一期工程和丰州石砻矿山裸山整治等项目建设,建设乡村绿化项目31个。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面对当前全市自然资源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工作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一是面临耕地保护政策新挑战。2023年仅完成耕地恢复1228亩(通过市级审核),完成率10.84%,任务指标缺口达10102亩,同时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缺口较大,预计今年需补充耕地指标1200亩,影响新增建设用地报批。二是违法形势仍未有效遏制。2023年遏制违法用地行为增长势头有所成效,但新增问题仍有发生,存量未整改图斑数量较多。2023年资源部、资源厅下发土地卫片图斑核实为违法占用耕地423.22亩,新增违法用地防控仍有差距。三是规划矛盾问题突出。我市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还在调整中,早期获得批复的片区规划经常需对照总体规划和边界进行衔接调整,控规入库卡点较多,加上“项目管规划”的倾向,导致了多次修改,积攒了一连串的协作工作量。四是低效用地盘活还要深入破解。支持盘活增效的政策措施较少,缺乏盘活机制,企业参与提升的意愿和动力不强,全市入库低效用地面积约4.7万亩,其中,纳入低效用地有7250亩;历史遗留建设用地3.14万亩;围填海历史遗留用地约8300亩。2023年策划试点项目67个3.2万亩,但只完成盘活利用27个3400余亩,盘活率仅10%左右,一些大的片区改造项目仍处于前期规划阶段,未取得有效进展。同时剩余批而未供土地数量仍有近万亩,且随着深入清理,遗留的问题破解难度越来越高,比如2014年以前(报批10年以上)农转的5073.36亩,占50.52%,存在征迁未完成、项目未落实、回拨地等历史遗留问题。五是“重发展、轻保护”思想一定程度存在,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不够深刻,在贯彻落实上还有差距。如,采取综合利用方式的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在规划设计上注重经济效率,生态效率兼顾不够,绿化面积设计较少。

      (二)下阶段的措施和建议

      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紧盯15%违占比红线、耕地保有量、年度永农田保护任务、耕地占补平衡等4个“一票否决”事项,及时制定补充耕地、耕地恢复、进出平衡、卫片执法等方案,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压实责任落实。加强耕地源头管控,从严管控耕地流向,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减少“非粮化”、严防“非农化”。指导乡镇对照宜耕图斑,全力推动耕地恢复工作,保障项目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需求,确保耕地进出平衡。

      2、加强执法监察力度。加强执法部门联动,深化自然资源共用共管共责机制,健全巡查发现数据、下发卫片数据比对,提升巡查发现率;及时移交卫片图斑开展调查核实,督促加快违法图斑整改工作;健全公检法司等部门协作机制,对涉及耕地、永农、保护地、矿产资源等严重违法行为,及时移送立案侦查;按照《严肃违法图斑责任追究通知》,对问题线索及时移送。

      3、提升规划管控水平。深入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和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及时发现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细化提升策略。一是提升规划覆盖率。跟踪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批复情况,加快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展。全面摸清开发边界内外规划覆盖空白区域,加快片区控规、城市设计、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入库,提升规划覆盖率。特别是今年要实施的重点项目要提前介入,主动对接,提前做好相关规划的编制、修编工作。此项工作请杜副局长牵头,洪总规划师配合落实。二是建立规划审批“一张图”。加快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全面收集国土、林业、水利、生态环境、文物、交通、市政等各类规划数据,加大多规合一整合力度,提升规划管控能力;根据市领导要求,深入与网格办对接,探索建立规划审批“一张图”,实现用地报批选址前全面摸清耕地、基本农田、林地、生态红线、水利蓝线、开发边界、文物、涉军设施、规划编制情况等全要素制约因素,确保后续报批工作顺利开展。

      4、推动低效用地盘活。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上,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片区项目建设,将已策划生成的项目作为2024年度重点推进工作任务,明确改造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全力推动项目改造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示范项目。在政策配套上,推进低效用地项目盘活,加快出台《南安市工业(仓储)用地盘活改造实施意见》,对纳入南安市城镇低效用地数据库的划拨或出让类型工业、仓储用途用地,允许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变更土地用途为商业服务业用地。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上。梳理更新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单,逐宗明确处置措施、时间节点、工作责任,按照处置率不低于30%的目标倒排任务进度。

      5、强化生态修复治理。一是按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任务要求,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蔡仔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按照“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分区分类施策”原则进行方案修编,杜绝单一大片土地平整,科学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手段,推动蔡仔山区域性、综合性、系统性生态保护修复,同时,持续跟踪和督促各乡镇开展零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和实施,减少裸露山体。二是规范集约节约用海。加快推进历史围填海遗留问题处置,对已批准但尚未完成围填海项目督促业主科学实施围填海并严格落实生态修复措施,对未批准已填成类图斑加快处置方案编制和备案。三是完善生态预防机制。拓展完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海洋自然资源监控体系、矿山第三方动态巡查、耕地数字网格化地图等信息化、网格化、责任化监管措施,形成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常态防控,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扎实落实生态环境监管保护。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